为有效应对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流行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南沙区坚决贯彻落实全市统一部署,迅速响应股票配资公司网,7月26日至27日,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了防蚊灭蚊攻坚行动。
行动期间,南沙区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先锋示范作用,通过党员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区领导通过多种形式对联系镇街有关防控工作加强督促指导。各镇街持续开展环境整治,优化城乡人居环境,累计出动工作人员1万余人次,深入社区、市场、公园等重点场所开展相关工作。全区共清理卫生死角4317处,清理孳生地(积水)26259处;科学部署病媒防制,高质落实消杀工作,全区共消杀场所574处,投放缓释剂4718处,消杀面积626.96万平方米;加强宣传教育,科普疫情防控知识,全区共开展宣传活动200余次,张贴海报2289张,行动期间,入户宣传75803户,派发宣传单10.5万张。
其中,港湾街运用无人机投药、罗非鱼控蚊“科技+生物”双管齐下;榄核镇建立蚊媒密度实时监测机制精准施策;横沥镇“周五卫生日”清死角……南沙区十镇街全面发力筑牢“防蚊线”,全力保障群众健康安全。
01
万顷沙镇:
压实“镇—村(社区)—网格”
三级责任
7月10日下午,万顷沙镇召开防蚊灭蚊防控登革热专题工作会议,就当前登革热疫情防控形势及防控工作进行再部署。会议明确,要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担当,全力抓好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严格落实“镇—村(社区)—网格”三级责任体系,确保每一项防控责任落实到人,每一项防控措施执行到位。
镇相关部门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辖内开展了多场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科普知识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形式,向居民普及“两热”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预防方法等知识,提高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共累计发放宣传资料超17000份。
各村(社区)积极响应,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对房前屋后、楼顶天台、下水道、沟渠等易积水区域进行全面排查清理,清除积水,从源头消除蚊虫孳生地。据统计,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周末大扫除”爱国卫生运动活动27场次,参加人数约3000人次,清理积水1800余处,清除卫生死角600余处。
02
黄阁镇:
开展全镇统一
灭蚊大行动
7月23日,针对近期高温多雨天气导致的蚊媒密度攀升,及周边地区出现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黄阁镇公共卫生委员会充分发挥联动机制,发动全镇机关单位、村(社区)、厂企、学校等重点场所开展翻盆倒罐清积水及全镇统一灭蚊大行动,清除房前屋后的花盆托盘、废旧轮胎、塑料瓶、水缸等可积水、已积水物体,对水生植物进行换水、洗瓶、洗根。
黄阁镇消杀队对全镇范围内的公共场所、医院、农贸市场等薄弱点位开展科学灭蚊消杀;其他消杀队伍同步对各自管辖区域开展科学灭蚊消杀,确保灭蚊行动做到全区域覆盖,“不漏一蚊”。此外,防蚊灭蚊行动将持续推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为居民营造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03
横沥镇:
充分发挥
“周五卫生日”机制
7月25日下午,横沥镇组织召开2025年登革热暨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会议,通报了相关情况以及传播风险评估结果,分析当前横沥镇面临的形势与潜在风险隐患,并作下一步工作部署。
此前,横沥镇于7月10日召开专项会议,全面部署灭蚊防病工作,压实各方责任。全镇各村(社区)、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建筑工地、市场等重点场所积极响应,掀起“翻盆倒罐清积水”热潮,重点清理房前屋后、阳台天台的花盆托盘、废旧轮胎、塑料瓶罐、闲置水缸等各类积水容器,并对水生植物进行彻底换水、洗瓶、洗根,从源头上铲除蚊虫孳生的“温床”。
横沥镇持续聘请专业消杀队伍,变身“灭蚊特攻队”,对全镇16个村(社区)实施无死角、全覆盖轮转消杀!特别是在蚊媒高发期,加密至每村每月4次喷杀,精准狙击蚊虫密度。截至7月18日,已累计出动专业力量2040人次,动用器械413台次,喷洒药物约400公斤,消杀面积高达447万平方米,构筑起坚实的物理防线,同步加强鼠类防制工作。
此外,充分发挥“周五卫生日”机制,各村(社区)、单位、重点场所统一行动,聚焦清理积水、清除卫生死角、灭杀成蚊,目前已累计开展14周次。为确保实效,镇里还成立了专职外勤巡查组,每周五深入督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并不定期抽查第三方消杀效果。
04
东涌镇:
全面筑牢
“双热”防控防线
东涌镇积极响应上级部署开展防控工作,从组织领导、环境整治、消杀防控、宣传引导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筑牢登革热及基孔肯雅热防控防线,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结合爱国卫生月开展形式多样宣传活动,在各村、社区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600余张,发放宣传手册、折页、致居民的一封信等资料3万余份,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推送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
公共卫生委员会组织各村、社区大力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针对房前屋后、垃圾点位、落水位、卫生黑点等易孳生蚊虫的卫生死角处进行全面排查和清理;发动广大群众大搞室内外卫生、翻盆倒罐、清理各类积水容器,从源头上杜绝蚊虫的孳生;组织开展了5场次消杀技能培训,围绕蚊虫生态习性、消杀药剂特性、不同场景消杀技术等核心内容展开教学。
东涌镇加强蚊媒监测,科学精准防控。一是开展蚊蝇孳生地调查工作,镇公卫办联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专项调查小组,对全镇6个村居各环境类型区域展开调查,共抽取监测点位88个,标准间3150户;二是区、镇共同开展布雷图指数和蚊媒密度监测,上半年累计开展监测14场次,入户排查1500户。
05
大岗镇:
同步推进
宣传教育与环境整治
7月25日,大岗镇召开“两热”防控专题会议,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并邀请南沙区人民医院专家开展科普培训,针对与顺德五沙村交界的重点区域制定分级防控方案。
大岗镇坚持“环境治理为主、药物杀灭为辅”原则,全面推进环境卫生整治。7月25日至26日,累计清理卫生死角228处、垃圾6.36吨,疏通沟渠25处,清除各类积水1492处,从源头减少蚊虫孳生。
同时,科学开展消杀工作,根据成蚊密度动态调整消杀频次,累计出动专业人员32人次、器械27台次,投放缓释剂427处,消杀面积达22.49万平方米,持续将蚊媒密度控制在安全水平。
大岗镇同步推进宣传教育与环境整治。通过居民区转发防护知识,覆盖群众超3万人;在临近顺德的北流村、豪岗社区开展2场现场宣传活动,社区卫生中心医师面对面讲解预防措施,吸引约600名群众参与,派发宣传单1000余份、防蚊礼品200份;各村居利用周末入户宣传,派发折页和倡议书3200份,张贴海报135张。此外,党建大喇叭及村居流动喇叭持续播报科普知识,切实提升群众防护意识。
06
榄核镇:
建立蚊媒密度
实时监测机制
榄核镇党委、政府迅速部署,组织各村(社区)全面开展防控行动,宣传引导、环境整治、科学消杀等多措并举,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
7月25日,榄核镇召开防范基孔肯雅热工作专题会议。会议指出,全镇各单位(部门)、各村(社区、农场)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严峻性和紧迫性。
连日来,各单位(部门)及村(社区、农场)扎实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并深入开展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防控工作。各村(社区)组织驻村工作组、党员干部、志愿者深入辖区,重点排查蚊虫孳生场所。
行动累计出动人员1750人次,排查往返重点地区532户,涉及人员677人,未发现任何发热人员。发放宣传折页14347份,张贴海报252张。清理1374处卫生死角,疏通63条沟渠,清除7717处积水,清除垃圾66.95吨。工作人员入户向居民发放灭蚊片期间,同步普及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及危害程度。
07
南沙街道:
开展爱国卫生大行动
发动群众齐参与
7月24日,南沙街道组织召开基孔肯雅热及登革热风险研判及工作部署会。会上通报了近期广州市基孔肯雅热及登革热疫情情况,并分析研判疫情发展形势,对下一步防控工作重点进行研究部署。
南沙街道组织协调各部门、村居充分结合人居环境治理、“百千万工程”等重点工作开展爱国卫生大行动,发动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翻盆倒罐、清理房前屋后垃圾和卫生死角。
南沙街道还做好蚊媒监测和全域消杀工作,科学制定监测和消杀计划,有序落实全域公共环境消杀行动及风险区域定点消杀。同时,压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重点落实好近山边、学校、工地、公园、垃圾回收站、城中村等关键场所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与蚊媒孳生地清理,减少传播风险。各社区则督促物业加强小区内环境卫生管理,特别是植被密集区域、水池等积水点的清理工作及重点区域消杀。
08
珠江街道:
制定工作方案
压实“双热”防控举措
珠江街道制定《珠江街道“两热”防控工作方案》,细化部门社区工作职责,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7月24日上午,街道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两热”专题工作部署会,对各项防控措施再强化、再部署、再落实。下午,街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队到源昌花园小区现场应急处置,组织人员开展消杀、入户流调和环境卫生整治。7月25日,街道主要领导再次到源昌花园小区对周边环境整治进行督导。
启动党员干部包联网格机制,下沉机关驻点人员、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清除积水283处,清理杂物4.6吨;对源昌花园小区地下车库开展消杀、对18个集水井进行专项清理;对楼宇天台积水容器、绿植进行地毯式排查清理。
7月24日,珠江街道发布《预防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倡议书》,全街9个社区大喇叭、20块宣传屏每天定时播放“两热”防控音视频知识,同时通过居委、企业、工地等专项微信群发布健康防控知识宣传,累计转发数量1000余条。
珠江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筑牢社区防控第一道防线,每周开展不少于两次的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发动居民积极参与;行业主管部门将防控工作融入日常行业监管,强化物业小区、工地生活区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等。
09
龙穴街道:
全面启动专项行动
动员全民参与
龙穴街道于7月25日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全面部署防控工作。会上,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详细传达了省、市关于“两热”防控工作的最新指示精神,通报了周边城市及广州市当前疫情发展态势,系统汇报了街道前期开展的各项防控工作。
街道爱卫办全力开展“两热”防控工作,一是开展全街道“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集中行动。要求各企业、工地、社区,每周至少开展两次以翻盆倒罐、清理房前屋后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每半个月至少要开展一轮统一灭蚊行动。二是广泛宣传教育,运用线上+线下方式,普及防控知识。组织社区专干和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内落户走访宣传,利用社区居委会广播定时播放,在工作群和社区居民群、微信朋友圈等,发布预防“两热”倡议书等宣传资料。定制4000份宣传折页、扇子及倡议书,进一步强化宣传覆盖。三是街道爱卫办开展“两热”防控培训,辖区企业、工地、物业数十人参加培训。
目前,街道已全面启动“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专项行动,广泛动员辖区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防控工作。
10
港湾街道:
“科技”+“生物”
防蚊灭蚊
7月25日,港湾街道公共卫生委员会召开港湾街道基孔肯雅热及登革热防控专题会议。
据统计,港湾街道开展登革热防控知识讲座14场,覆盖辖区15个村(居、场),讲座内容从登革热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症状表现,到日常防蚊小妙招,吸引700余名群众积极参与。
此外,港湾街道精心制作登革热及基孔肯雅热相关防控知识海报600份、宣传小册子15000册,网格员每日入户派送、张贴到位,各村(居、场)醒目悬挂相关防控宣传横幅,通过屏幕播放“两热”防控宣传视频。
港湾街道常态化开展灭蚊工作督导,对辖区内的村(居、场)、物业小区、幼儿园、在建工地、公园绿化等157个场所进行灭蚊工作督导,检查各单位蚊媒孳生地情况及灭蚊台账,督促各单位彻底清除责任区内积水,消灭蚊幼虫,筑牢蚊媒控制防线。截至7月25日,出动防制专业人员2174人次,出动病媒生物防制器械1319台次,投放灭鼠药物795.5公斤,使用灭蚊药1424.9公斤,消杀面积约753.8万平方米。
港湾街道还创新防蚊灭蚊工作模式,“科技”+“生物”双管齐下,通过无人机携带药包,对空置房进行点对点药包空投,达到抑制蚊虫孳生的效果;同时向不能清理的或不能自然干涸的积水投放罗非鱼,有效降低蚊媒密度。
文字:谢子亮
通讯员:各街镇
图片:各街镇
编辑:张子笛
校对:林春萍
二审:梁思静
终审:李立志、黄增才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nanshanet@126.com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股票配资公司网
捷希源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